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0:43 点击次数:103
1971年,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终于得以回国,这一次,他除了探望亲友,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,就是拜见自己的岳父杜聿明。
杜聿明的女儿如何结识了杨振宁?而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杜聿明,又是如何从国民党高官变成新中国的建设者的?
别看杜聿明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军官,但他早年间,差点好几次折损在从军途中。
杜聿明家境良好,父亲是举人,还曾是同盟会成员,希望他从文从政。但杜聿明认为,中国更需要强有力的军队,因此他不惜骗父亲,是要去北京考大学。
拿到父亲给出的路费和学费后,转头奔向了广州,还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乡,几个人一起结伴而行。
到了广州却又错过了黄浦军校的招考时间,最后还是杜聿明找到了父亲的老朋友于右任,请于右任向蒋介石说情,几人才破格获得了补录名额。
杜聿明属于人狠话不多的典型,成绩很好,但平时并不多出风头,蒋介石很看好他,觉得他沉稳大气。
然而他的军旅生涯却莫名的波折。军校同学都进入部队了,他还在广州养病;同学们小有战功时,他还在各个监狱里辗转,三番五次差点被砍头。
好不容易到了南京,见到了蒋介石,但因为他还没有实战经历,暂时也没能得到任用。
不过杜聿明有的是真才实学,一旦抓住机会,就能迅速做出成绩。陆军师长徐庭瑶也正是发现了他的练兵才能,才对他赏识有加。
当蒋介石组建第一次装甲部队的时候,杜聿明就被徐庭瑶举荐为第一任装甲兵团团长。而他的部队,就是以后的国民党军的绝对主力之一。
在抗日战争期间,杜聿明率领他的第五军,和日本有着“钢军”之称的第五师团第21旅团对阵。敌人占有地形和武器的优势,并且先于杜聿明部队到达昆仑关。
杜聿明苦苦思索,发现只要先拔除敌人的两个堡垒高地,就可以对敌人形成包围之势,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,最终切断日军交通线,打破敌人“钢军”神话。
杜聿明是黄埔军校出身,又一直对蒋介石忠心耿耿,连蒋介石错误的决策也一丝不苟地执行,蒋介石大为感动,在部队遭到惨重失败后,不但不责怪,反而提升他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蒋介石军队极速折损,也就是杜聿明勉强能给解放军设置障碍。
但就是这样一个唯一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,蒋介石仍然表现出了他的冷酷无情,差点让杜聿明家破人亡。
在撤逃之时,蒋介石为了牢牢控制住前线将领,把杜聿明的妻儿老小一并带到了台湾,可没想到杜聿明还是败了,成为新中国的战犯,关押在功德林。
这下杜聿明的家人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,蒋介石也没有再做出宽待家属的样子,对于杜聿明夫人曹秀清,连见一面都不肯。
可恨的是,他不管也就算了,也不让这些人回到家乡。
蒋介石带走杜聿明的家人,从此让杜家生生分离几十年,杜聿明的母亲还病死台湾无钱医治,最后又是怎么团圆的?
刚到台湾省的曹秀清,还能凭着一点积蓄过日子,一家几口人的开销不小,很快积蓄就花光了,而杜聿明作为败将,曹秀清更是连抚恤金都领不到。
而此时杜聿明也无暇顾及家人,他正在功德林反思罪过,没有人身自由。不过政府考虑他患有好几种病,还给他配牛奶,鱼、鸡,看守员们却只吃粗粮馒头。
在认真读完毛选和《论持久战》等书籍后,杜聿明对于中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,他也认识到之前自己只忠于蒋介石是多么狭隘。
他用一封言辞恳切地劝降信,成功说服国民党将领马师恭放弃抵抗,为我军渡江战役扫清了一部分障碍,立下他在新中国的第一功。
不过,他在蒋介石刻意的隐瞒下,妻子曹秀清一度认为他已经“死”了。曹秀清苦苦挣扎,全靠杜聿明的老战友帮助,一家人才得以勉强生活。
曹秀清此时不光思念杜聿明,也牵挂在美国的大女儿杜致礼。杜聿明在奔赴东北战场前,将杜致礼送上了去美国留学的飞机。
这一去,虽然家人间一时无法团聚,但至少杜致礼是自由的,这样想着,曹秀清的内心好过了一点。
杜致礼到了美国之后,意外邂逅了在国内教过自己数学的杨振宁,还成就了一段佳话。
杜聿明曾经担任昆明防守总司令,杜致礼因而有机会在西南联大上学;而当时杨振宁已经获得了硕士学位,等待去美国深造的时间里,临时在学校任教。
杨振宁大杜致礼五岁,在情窦初开的18岁少女心中,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长,就是白马王子的形象。
而杨振宁对杜致礼也记忆深刻,因为她不但数学学得好,父亲还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,这让他想不记住都难。
因此当二人在美国重逢后,曾经的小心思又重新活了过来。但相比于那个时候拘谨青涩的杨振宁,这次退缩的反而是杜致礼。
因为这时候杜致礼已经知道父亲被俘,而母亲那边又被控制在台湾省,一家人前途未卜。
她也从不食人间烟火,到懂得计算生活开支,为了省钱,甚至换了学费更低的学校。
在她看来,杨振宁的父亲是教授,他本人也前途无量,但自己还是穷学生,父亲又是战犯,与其之后被拒绝,不如根本不开始这段感情。
在杨振宁的不懈追求下,杜致礼终于放下担忧,放心地把后半生交给了早就心动的这个人。
他们的婚礼,收到了杨振宁父母的祝福,但杜致礼却没办法让自己的父母知道她的婚讯。
杜致礼后来才和母亲恢复了联系,他们拿出当时还不多的工资,给母亲提供一些资助,减轻生活负担,也是曹秀清艰难中难得的慰藉。
不过杜家人在台湾的日子越来越过不下去了,曹秀清逼不得已去申请贷款,蒋介石授意银行只给了很少的钱。
而后来,曹秀清又辗转得知,杜聿明根本没有死,共产党对他还不错,只不过被关押起来了,这让曹秀清想要离开台湾省的心思更加强烈。
1957年,27岁的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,由于他出国的时候身份证明上还是“中国民国”,因此蒋介石闻风而动,想要把杨振宁争取到台湾去。
恰好,杨振宁的爱人就是杜聿明的女儿,蒋介石赶紧派司机去接曹秀清,笑容满面地客气招待,好像之前的冷言冷语都没发生过。
曹秀清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,等宋美龄说明原因之后,她心里嗤之以鼻,把蒋介石夫妇的虚伪看透了。
但如果想要顺利离开台湾,她就不得不假装顺从。就这样,她踏上了去美国和大女儿团聚的旅程。
而在大陆这边,周总理也特意去功德林,把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好消息告诉杜聿明,还让他给女婿写一封信。
杜聿明也很高兴,他的信很简短,首先恭贺杨振宁取得如此高的成就,同时表示,这是中华民族的荣光,更重要的是,信中的称呼,表明他已经认定了杨振宁这个女婿。
周总理安排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也很特别,其中就有杨振宁曾经的老师,张文裕和王承书夫妇。张文裕带去了杜聿明的信,又带回了杨振宁的回信。
曹秀清也看到了丈夫的亲笔信,时隔9年,终于确信丈夫还活着,她禁不住热泪盈眶。
杨振宁对曹秀清非常敬重,只要有空就会陪着她散步聊天。曹秀清透露过蒋介石的意图,杨振宁却冷静地说,我的父母和岳父都在大陆,如今你也已经在美国,我肯定不会选台湾。
此时,杜聿明的母亲早已去世,剩下的几个子女已经成年;杨振宁认为,岳母也应该放下对儿女的责任,早日回到岳父身边团聚。
所以,当蒋介石不断催促曹秀清回台湾的时候,曹秀清并没有答应,而是找了各种借口拖延时间。
在民国时期,曹秀清其实和蒋介石夫妇的关系不错,但到了台湾之后,蒋介石的所作所为,让她非常气愤。
蒋介石对于失去利用价值的人毫不留情,他光记得让曹秀清和杨振宁打好关系,但曹秀清的大儿子杜致仁想要申请助学贷款时,他却毫不顾念情面。
按照常理说,杜聿明当年是如此效忠于他,他就算是当照拂故人的儿子,区区3000美元,他也不是出不起。
可他非但没有出任何钱,在杜致仁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,只同意批1000美元,这笔钱还要分两年给完。
虽然杨振宁夫妇尽力帮杜致仁入了学,但杜致仁还是因为贷款一事而情绪低落,生怕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。后来因为抑郁而服药自杀。
曹秀清因此无比痛恨蒋介石,她又怎么可能真心帮助蒋介石,她把情况告知杨振宁,也只是希望把选择权交给杨振宁而已。
1959年,杜聿明被特赦,正式成为新中国的普通公民,后来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,他觉得生活安定下来了,于是写信让曹秀清回国来。
曹秀清也归心似箭,在杨振宁的帮助下,先飞到瑞士,由我国外交部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接待,送上回国的飞机。
到目前为止,这个家也只团圆了一半,杨振宁夫妇还滞留在美国,每年只能在周总理的特殊关照下,由杨振宁的父母——杨武之夫妇去美国看望儿子儿媳。
不过,杨振宁和中国方面一直保持着联系,他的心始终是和祖国在一起的。
时间来到1971年,杨振宁终于看到了回国的希望,他当时就给父亲写信,说要回来看望二老。政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,也欣然表示欢迎。
那年6月,杨振宁终于回到了故国,虽然是以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身份,以访问新中国的名义。
但他最先见到的是父母、同学还有好朋友,比如邓稼先等,从他们口中了解中国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。到了7月,才到北京看望岳父、拜会周总理。
总理把这场特殊的家宴安排在人民大会堂,还安排了郭沫若等人作陪。这次宴会,也是杨振宁第一次见自己的岳父,他已经是有名的教授了,可还是会紧张。
他可以亲切地喊曹秀清妈妈,但称呼杜聿明的时候,却喊成了杜先生。周总理哈哈大笑说:什么杜先生,这是你的岳父。
翁婿二人热烈地握手,杨振宁说:爸爸,我们来看你了。杜聿明依然话不多,只是回答:回来就好。
这一家人用了20年才得以团聚,实在是太不容易了,而这其中,台湾省给出了层层阻挠,周总理却尽可能给予便利。
之后两年,杨振宁多次回国,带回了更多美籍华人科学家,他们帮助推动了中国的科研发展。
杨振宁每年都会走访不同的国内大学,设立了不同的奖学金,鼓励青少年潜心学习,思维创新。
而杜聿明就利用自己之前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影响力,致力于向台湾省宣传国家的政策,争取早日统一。
杜聿明的余生都在为统一而奔走。他的遗言就是,希望还滞留在台湾省的战友、亲朋等,一定要以民族大义为重,早日回到祖国怀抱。